1925年孙中山病逝前,担忧妻子宋庆龄,留下九字遗言托付好友帮助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5:28 点击次数:631925年3月12日,59岁的孙中山先生因病去世。
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,即便是在自知自己病已不治后,他也仍在挂念着未竞的民主革命事业以及深陷水火之中的普罗大众,更是留下了《国事遗嘱》这等读来令人倍感悲怆的遗嘱。
一生奔走革命的他,所留下的私产除了衣物书籍外,也只有一幢南美华侨赠送给他的上海住宅。
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得做到了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。
在《国事遗嘱》之外,孙中山先生还留下了另外两份遗嘱,即《家事遗嘱》和《致苏联遗书》,算是对家事和联苏的交代。
而对于自己的妻子宋庆龄,他仍是十分挂念担忧。
展开剩余78%在11日下午,预知自己大限将至时,面对簇拥在前的宋庆龄、宋子文、孔祥熙等人,他颤颤巍巍的叫着廖仲恺夫人何香凝。
何香凝但见孙先生叫她,眼泪不由得便夺眶而出,轻声回应着“我在”,而后孙中山先生强撑着精神说出了心中的挂念——“弗以夫人无产而轻视”。
短短的一句话九个字,却饱含着他对夫人宋庆龄的不舍、惦念、深情。用白话文说“弗以夫人无产而轻视”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宋庆龄没有子嗣所出,就轻视慢待了她。
孙中山、宋庆龄之间,年龄相差27岁;社会地位更是悬殊,一个是饱经风霜、为革命奔波的革命先驱;另一个则是出身富贵、年轻貌美的富家小姐。如此之大的差距,也让他们的结合其实自一开始便并不被看好。
而孙中山之所以托何香凝照顾宋庆龄,乃是因为何香凝要大宋庆龄15岁,二人之间也是惺惺相惜、志同道合的好友,何香凝对宋庆龄平素里都是照顾有加;同时何香凝的丈夫廖仲恺也是国民党的元老,在他自己去世后凭借着廖仲恺的党内地位,足以庇佑宋庆龄,保障宋庆龄的安全,也只有爱之至深,方才能为之思之至深,思之周全。
听着孙中山的嘱托,何香凝自然是赶忙应声答应,“我们当尽力保护夫人”。就这样孙中山先生翌日便带着遗憾撒手人寰。
孙中山与宋庆龄之间的结识、相知、结合,乃是始于1894年。
彼时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,作为实业家,通过苦心孤诣经营印刷、机械代理等,赚到了巨量的财富。出身贫寒,又逢国家动荡,内忧外患,宋嘉树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,便决意资助革命人士。
而革命人士孙中山显然就是好的选择之一,时年孙中山途经上海时与之结识。而宋庆龄当年刚出生年余。
共同的目标也让宋嘉树不断的拿出资金支持孙中山的革命,至于孙中山先生则是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,终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的统治。
而宋庆龄也在耳濡目染、父亲的言传身教中,对于中山先生有了崇拜之情。在他从美国大学毕业后,她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中国,并继而来到了孙中山先生身旁为了自由平等而努力奋斗。
优秀的人都是相互吸引的,他们的结合也是顺理成章的。二次革命失败,孙中山先生一度苦闷,她则作为秘书为他整理资料、筹谋划策。就这样她成了他的左膀右臂,他则成为了她的坚强依靠,1915年10月25日,相差27岁的他们结为伉俪。
执子之手,与子携老,他们互相扶持,有情侣间的甜蜜、恩爱,也更有革命同志的志同道合、坚定不移。
可是国内形势无疑是羁縻的,孙中山的革命进程也是磕磕绊绊,几经受挫,但宋庆龄则作为贤内助一直坚定的陪伴左右。
面对陈炯明的野心勃勃反叛,孙中山先生不得不撤出总统府,可为了先生的安全宋庆龄却坚定的选择留在总统府——“中国可以没有我,但决不能没有你!”好在有惊无险,不过宋庆龄却在之后撤离时不幸流产,自此也再无所出。
1925年3月12日,孙中山革命事业未竞,便溘然辞世。而在先生去世后,作为先生夫人,宋庆龄也并未放弃上下求索。她出访苏联,反对蒋介石独裁,号召抵御日本侵略,组织医疗救护队……
而在新中国成立后,在周恩来、毛主席的盛情邀请下宋庆龄北上,并出任了新中国的副主席等一系列要职。
与孙中山先生一般,她也时刻秉承着忧国忧民的情怀,奉献着自己。1981年5月29日,88岁的宋庆龄去世。
致敬!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